榕城的七月总是闷得人发慌,穆清霄叼着冰棍瘫在竹椅上,玻璃柜台上那台老式摇头扇发出苟延残喘的嗡鸣。门楣上“清霄风水馆”的木质匾额被晒得翘了边,蝉鸣声里飘来街角凉茶铺的陈皮香。 阿霄!你上次给我画的安宅符真灵验!穿花衬衫的胖婶拎着果篮撞开玻璃门,鬓角还沾着榕树须, “我家那口子自从把符贴在床头,麻将馆连着三天开杠开花…” 话音未落,门口铜铃又响。穆清霄眯起眼睛,看见逆光里站着个穿月白旗袍的姑娘。乌发用银簪绾着,斜挎的靛蓝布包上绣着八卦纹,右手腕缠着三圈朱砂绳——这年头还懂在煞位戴护身结的,倒是少见。
暴雨砸在青砖老宅的飞檐上,檐角蹲着的石饕餮被雨水冲刷得双目泛红。阎九溟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青铜罗盘的指针在掌心跳成一道残影。 溟哥,这宅子真像老辈说的闹饕餮?白知秋攥着桃木剑的手在发抖,鹅黄雨衣下露出半截绣着符咒的襦裙。她家祖上是湘西赶尸人,偏偏生得副江南闺秀的模样。 阎九溟用脚尖拨开门前腐烂的槐木板,“三百年的凶宅,镇宅的铜钱都化成绿锈了。”他话音刚落,身后传来铁器摩擦的刺啦声。秦三笑正用撬棍别着门环,那张横着刀疤的脸在闪电里忽明忽暗:“少他妈念经,老子要的是宋徽宗那幅《堪舆密录》。”
齐墨蹲在旧书市场潮湿的青砖地上,指尖刚触到那卷泛黄的竹简,后颈突然窜过一阵刺痛。七月的暴雨来得急,豆大的雨点砸在琉璃瓦屋檐上,把“豫轩阁”褪色的金字招牌洗得发亮。 “这卷《穆天子传》要价八千。” 店主老周用烟杆敲了敲玻璃柜,黄牙间溢出劣质烟草的酸味, “明代嘉靖年的摹本。” 雨水顺着齐墨的冲锋衣领口渗进去。作为民俗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他三个月工资都抵不上这卷竹简的零头。但当他的目光扫到竹简末端那道暗红色钤印时,呼吸突然凝滞——那是战国时期齐国官署特有的朱砂封印。 “我要旁边那个锦盒。” 他故意指向装竹简的漆木匣子。
刘易阳站在礼堂台阶上整理学士服领口时,手机在裤袋里震动了第七次。六月的阳光刺得他眯起眼,看见屏幕上跳动着"三伯"的备注,却在接通瞬间变成忙音。礼堂里的欢呼声潮水般漫出来,他望着远处梧桐树下空荡荡的车位,二伯说要开那辆黑色奔驰来接他的。 蝉鸣突然变得刺耳。 老宅院墙上的爬山虎在暮色里像凝固的血渍。刘易阳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时,鞋底踩碎了一块青瓦。正厅的八仙桌翻倒在地,茶碗碎片里泡着半张泛黄的老照片,祖父惯用的罗盘躺在天井中央,铜勺断成两截。
七月的老城浸泡在梅雨里,奚山蹲在铺子门口剥毛豆,檐角铜铃被风撞出零碎声响。这座两层的木结构老屋挂着"归山堂"的匾额,门联是褪了色的"寻龙点穴辨阴阳,问水观山定乾坤",檐下悬着串晒干的艾草,被雨水打得蔫头耷脑。 "奚师父!奚师父在吗?"油纸伞撞开雨帘,来人四十出头,两腮凹陷像被刀削过,左手无名指戴着枚青玉扳指。奚山眯起眼,这是三年前在青牛山倒腾青铜器的周昌海,当时他贪图山坳里那座将军墓的陪葬品,差点被石俑里的毒蜈蚣咬断脚筋。
雨下得很大。 陈松坐在"松间阁"柜台后面,听着雨点砸在青瓦上的声响。这是一间藏在潘家园角落的古董店,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博古架上摆着几件高仿的唐三彩,玻璃柜里躺着些铜钱和玉器,都是些糊弄外行人的玩意儿。 他伸手摸了摸左臂内侧的疤痕——三道并排的爪痕,早已愈合,却总在阴雨天隐隐作痛。就像现在。 “老板,这铜镜怎么卖?” 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指着墙上挂着的仿汉连弧纹铜镜。陈松头也不抬:“三千八。”
暴雨拍打着青石板路,张砚将最后一张黄符纸压进镇纸下,抬头时正看见玻璃橱窗映出的身影。那是张被雨水泡得发白的脸,西装领口歪斜着,右手紧攥着个青铜匣子,指节泛着不正常的青灰色。 "叮铃——"檐角铜铃突然自鸣。 张砚手上一顿。这串五帝钱缀着的铜铃是爷爷留下的,三年来只响过两次:前年七月半子时,去年清明夜。此刻刚过戌时,雨幕里飘来的檀香味混着股若有似无的腐气。
民国十三年秋,湘西沱江镇飘着细雨的深夜。 陈延生裹着青灰布衫蹲在客栈门廊下,铜烟锅里的火星在潮湿空气里忽明忽暗。檐角挂着的白灯笼被风吹得直晃,映得青石板路上的水洼泛着粼粼幽光。远处传来铜铃声,三长两短,在雨幕里像浸了水的棉线,缠得人脖颈发凉。 "少爷,当心瘴气。"老仆福伯端着油灯立在门槛里,昏黄的光晕染亮他右额角寸长的疤,"这镇子白日里都少见活人,夜里敢走动的…"话没说完,街尾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
医学院后山的枫叶红得渗血,杨烁握着解剖刀的手指微微发颤。不锈钢托盘里的福尔马林气味格外刺鼻,却压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腐臭味——像是从停尸柜最底层渗出来的。 "这具大体老师不对劲。"他戴着乳胶手套的指尖悬在尸体青灰色的肚皮上方,“苏阳你过来看,腹腔切口边缘的脂肪组织在渗血。”
蝉鸣撕开沥青路面蒸腾的热浪,顾城风扯了扯黏在后颈的衬衫领口,指节叩在临时板房锈迹斑斑的铁皮门上。七月正午的太阳像团烧红的铁球悬在城郊工地上空,远处打桩机的轰鸣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 "顾工!"包工头老张从堆满图纸的折叠桌前弹起来,汗津津的手掌在裤缝蹭了蹭,“这鬼天气还让您亲自跑一趟,您看新楼基桩的…” 话音未落,西北角突然传来金属断裂的脆响。顾城风转身时瞥见塔吊的钢索在半空甩出诡异的弧线,几个黑点从四十米高的脚手架上坠落,在炙烤得发白的视野里炸开猩红血花。
图书馆的吊灯在陈冉头顶滋滋作响,他蜷缩在古籍区的角落里,泛黄的《山海经》抄本在台灯下投出扭曲的影子。手机突然震动,班级群跳出新消息:"听说陈冉又去借《搜神记》了,真晦气。"后面跟着一串捂嘴笑的表情包。 他合上记载着"烛九阴"的残页,抬头正对上管理员探究的目光。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一片枯叶粘在玻璃上,像只干瘪的手掌。
我叼着半截香烟,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出残影。蒋勇肉山般的身躯卡在腐朽的窗框里,肥硕的屁股正对着直播镜头。“老沈!窗框在动!真的有鬼啊!” 弹幕瞬间炸开锅,满屏的"前方高能"和礼物特效晃得人眼花。我对着镜头咧嘴一笑,藏在背后的左手悄悄扯动鱼线。二楼走廊那盏破吊灯应声坠落,在蒋勇脚边摔得粉碎。
潮湿的海风裹着咸腥味钻进楼道,陆深拎着外卖箱站在304室门前,电子表显示凌晨三点十七分。老式筒子楼的声控灯突然熄灭,黑暗中传来铁锈味的血腥气。 他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束扫过门缝下蜿蜒的暗红色液体。食指关节在防盗门边缘蹭过,尚未凝固的血迹在指腹晕开黏腻的触感。二十三个月刑警队长的肌肉记忆瞬间苏醒,后撤步的同时反手抽出外卖箱里的伸缩警棍——这是老搭档沈言去年送的生日礼物。
沈成文盯着手机屏幕上的电子登机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相机包磨损的背带。航站楼落地窗外暴雨如注,LED大屏的蓝光映在他青黑的眼窝上,将那张本该英挺的面容割裂成明暗两半。 三天前他刚被杂志社辞退,理由是"缺乏商业嗅觉"。此刻裤袋里还揣着半盒皱巴巴的万宝路,烟盒侧面用圆珠笔潦草记着某串数字——那是今早在招聘网站抄录的影楼电话,墨迹被雨水晕开,像团蜷缩的蜘蛛。
我叫程远,来自贵州深山之中的一个古老村落。那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遗落的一片秘境。我们村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村子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在这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村长就是大家的领袖和指引,而我爷爷,正是这个村子连任了十年的村长,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王侯将相开棺骨,入世太岁定黄泉... 我叫张平安,一出生就是个无命的野鬼孤魂崽子,老爷子为了让我续命,替我续命平安,更给我招棺取了门路阴婚亲事。 也多亏了老爷子给我招的这门阴婚,我就这么平平安安活到了十八岁,为了叫我活命,阿爷让我入世躲躲阴差取命......
推理事情的真相,让真相浮出水面。
相传,藏族是女妖的后代,在佛教入主之前,他们崇奉的奇异风俗,在通往高原的川藏线上,诞生了无数诡异、而神秘的故事……
“快递!” 办公室外一声高呼,惊醒了正在午休的张尚明,他皱皱眉、老大不高兴的起身,居然有人不要命地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他。 “来了。” 他随便披了件外套便走向门口,门外穿着快递公司制服的小弟,交给他一包厚厚的牛皮纸袋,“请在这里签名。” 张尚明随意的在单据上签了字,转身就走回位子上拆纸袋,“什么鬼东西……” 纸袋拆开,里面装了一个资料夹,封面上印着“偶像剧杀人案”几个大字。张尚明随意地翻了一下,里面保存的资料非常丰富,乍看几乎是一本结案报告书,不过,谁会这么无聊寄一本结案报告来给他?是以为他吃饱太闲吗? “嗯……应该没人这么找死。”张尚明摇头,推翻了这个愚蠢的想法,他把纸袋往桌上倒,果真里头还夹了一个普通中式信封。 “这啥?”他皱眉。 打开信封,一张A4纸工整地折成与信封相似的长方形,第一行就写着:“出来混的,总有一天还是要还的。”斗大的字迹让人想忽略都难。 “靠……”一看到那行字,张尚明马上就猜到是谁,那是现任调查局长白海锋写给自己的。 白海锋是张尚明念警校时的大队长,因为揍了一群混混差点要被退校,后来是白海锋力保、张尚明才免于退学的命运。当时他对张尚明说:“现在不用谢我,我今天帮你,是在帮我自己;出来混的,总有一天还是要还的。” 后来张尚明毕业,白海锋也被调任中央,官运顺遂、一路当上了现在的调查局局长,除了一些大型场合需要警力支援,还打过几次照面,至今都没再连络,要是没收到这封信,他几乎忘了还有这个人情没还。 只是,一个堂堂的调查局长,寄给他一份结案报告、要他还恩情,这中间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
四五辆警车呼啸而过鸣笛警示。 就在几分钟前,春城市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 春城最繁华的酒吧街上一家名叫“流金岁月”的KTV厕所里发现了一具男尸。 春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重案大队接到出警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 酒吧街晚间人流量很大,出事的“流金岁月”KTV是春城最大的KTV,每一位出现场的警务人员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流金岁月”门外停着十余辆警车,里面被疏散的人群大多数都聚集在外面的马路上看热闹。 由于围观的群众众多,陆远泽车根本开不到“流金岁月”楼下,只能将车停在距离“流金岁月”一百米开外的路边上。 年前配合禁毒支队和治安支队进行突击检查的时候陆远泽来过,据说这里最低的消费都在四位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