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穿越后与冷情王爷携手权倾朝野

第199章:改革风云初掀起

穿越后与冷情王爷携手权倾朝野 2025-04-26 12:50
周御史那句“恐怕就在我们身边”,像一枚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苏善眉宇间凝结的寒意,几乎要将御书房的空气都冻结成冰。
江冉冉却忽然笑了,那笑容带着几分不屑,几分玩味,还有几分跃跃欲试的兴奋。
“有意思,”她踱步到窗边,指尖轻抚着冰冷的窗棂,目光却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更远处,“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苏善走到她身边,握住她微凉的手,“冉冉,不必担心,朕会保护你。”
“保护我?”江冉冉挑眉,反握住他的手,力道不小,“我可不是需要躲在男人背后的金丝雀。善儿,这盘棋,咱们一起下,让那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一个也跑不掉!”
“好,一起下!”苏善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与江冉冉如出一辙的战意。
几日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肃立。
龙椅之上,苏善目光沉静,扫视着殿下众人。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得气氛庄严肃穆。
“诸位爱卿,”苏善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朕登基以来,深感国库空虚,民生凋敝。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朕欲推行新政,以富国强民。”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站在前排的孙学士身上,后者心领神会,立刻上前一步,呈上一份奏折。
“孙学士,将朕的新政,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孙学士清了清嗓子,展开奏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念了起来。
“一、鼓励农商,减轻赋税,以激发百姓生产积极性;二、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以肃清官场风气;三、兴办书院,广纳贤才,以提升国民素质……”
随着孙学士的宣读,殿内的气氛开始微妙地变化。
一部分官员脸上露出思索之色,显然对新政颇感兴趣;而另一部分官员,则面色阴沉,似乎对新政充满了抵触。
江冉冉站在苏善身侧,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她心里清楚,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引来反对的声音。
果然,孙学士话音刚落,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便站了出来。
“皇上,”老者声音洪亮,气势十足,“老臣李某,有话要说!”
苏善微微眯起眼睛,看向李大人,淡淡道:“李大人请讲。”
李大人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地说道:“皇上,老臣以为,此新政万万不可推行!”
“哦?”苏善挑眉,似乎并不意外,“李大人有何理由?”
“理由很简单,”李大人捋着胡须,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祖宗之法不可变!我大燕朝能够传承数百年,靠的就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如今皇上要推行新政,岂不是要将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
“李大人此言差矣,”孙学士忍不住反驳道,“祖宗之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时代在变,若是一味地因循守旧,只会故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哼,巧言令色!”李大人冷哼一声,“孙学士,你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酸腐文人,懂什么治国之道?老臣跟随先帝多年,亲眼见证了祖宗之法的伟大之处,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它!”
李大人话音刚落,站在他身后的一群官员也纷纷附和,其中就包括那个钱侍郎。
“李大人所言极是!新政一旦推行,必定会扰乱朝纲,动摇国本!”
“皇上,请您三思啊!”
“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一时间,金銮殿上吵吵嚷嚷,群情激愤,仿佛要将屋顶都掀翻。
江冉冉看着眼前这混乱的场面,心中暗自冷笑。
这群老顽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苏善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这群老臣的反应竟然如此激烈。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江冉冉突然站了出来。
“各位大人,稍安勿躁,”她清脆的声音,盖过了所有嘈杂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皇后娘娘有何高见?”李大人眯着眼睛,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
在他看来,江冉冉不过是一个深宫妇人,懂什么朝政大事。
江冉冉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高见谈不上,只是有些话,想对各位大人说清楚。”
她走到大殿中央,环视四周,缓缓说道:“各位大人口口声声说祖宗之法不可变,但在我看来,祖宗之法,也要看时代是否适用。”
“我且问各位大人,如今我大燕朝,国库空虚,民生凋敝,难道这些也是祖宗之法造成的吗?”
“若是祖宗之法真的如此完美,为何还会出现这些问题?”
“各位大人,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我大燕朝衰败下去,才肯承认祖宗之法并非万能的吗?”
江冉冉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刺向那些保守派大臣的内心。
他们想要反驳,却发现根本无从辩驳。
“皇后娘娘,”钱侍郎站了出来,色厉内荏地说道,“您说的这些,只是危言耸听!我大燕朝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只要按照祖宗之法,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解决!”
“循序渐进?”江冉冉冷笑一声,“钱侍郎,你说的循序渐进,是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我大燕朝彻底衰败,被其他国家吞并吗?”
“我且问你,如今我大燕朝,有多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多少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难道这些问题,靠着循序渐进就能够解决吗?”
“钱侍郎,你口口声声说要维护祖宗之法,但你维护的,究竟是祖宗的基业,还是你们自己的利益?”
江冉冉的质问,如同连珠炮一般,让钱侍郎哑口无言,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李大人见状,连忙站出来打圆场,“皇后娘娘,您说的这些,老臣都明白。但是,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江冉冉嗤笑一声,“李大人,你说的这些,无非是拖延之词罢了。我且问你,若是改革真的如此缓慢,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解决我大燕朝的燃眉之急?”
“再者,各位大人口口声声说要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但实际上,你们心里想的,恐怕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吧?”
江冉冉的话,如同利剑一般,直指那些保守派大臣的内心。
他们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却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你……你……”李大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江冉冉,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什么?”江冉冉毫不畏惧地迎上李大人的目光,“李大人,我知道你们这些老臣,对祖宗之法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时代在变,我们不能永远活在过去。”
“我希望各位大人能够认清现实,放下成见,与我们一起,为我大燕朝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说完,江冉冉便不再说话,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众人的回应。
金銮殿上,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江冉冉的话所震撼,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苏善看着站在自己身旁的江冉冉,心中充满了骄傲。
他知道,有她在,任何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苏善终于开口了。
“诸位爱卿,”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朕意已决,新政,势在必行!”
李大人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他知道,自己和那些保守派大臣,已经无力回天了。
“皇上……”李大人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苏善挥手打断。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苏善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殿下众人,“退朝!”
说完,他便带着江冉冉,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金銮殿。
留下殿内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李大人看着苏善和江冉冉离去的背影,他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地刺入了掌心,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疼痛。
“哼,咱们走着瞧……”李大人心中暗暗发誓,他绝不会让苏善和江冉冉的阴谋得逞。
钱侍郎走到李大人身边,低声问道:“李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李大人抬起头,“怎么办?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道:“别忘了,我们手中,还有一张王牌……”
李大人意味深长地看了钱侍郎一眼,转身离开了金銮殿。
钱侍郎站在原地,脸上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
风,穿过空旷的大殿,发出呜咽的声音,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金銮殿上,李大人与江冉冉针锋相对,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李大人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胡子气得直哆嗦,指着江冉冉的手也颤抖不已,仿佛随时都要背过气去。
他身后的钱侍郎等人,也纷纷撸起袖子,一副要跟江冉冉拼命的架势。
江冉冉却丝毫不惧,嘴角勾着一抹冷笑,眼神如同寒冰般锐利。
她挺直了腰杆,毫不退让地与李大人对视,声音清脆而坚定:“李大人,时代变了,不变的,只有你那颗迂腐的脑袋!若是人人都像你这般守旧,我大燕朝,迟早要亡!”
“你……你妖言惑众!”李大人气急败坏地吼道,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地上。
“老臣我一生为了大燕朝鞠躬尽瘁,岂容你这黄毛丫头在此胡言乱语!”
“鞠躬尽瘁?”江冉冉嗤笑一声,“我看你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只不过,你鞠躬尽瘁的对象,不是大燕朝,而是你自己的乌纱帽!”
“你!”李大人气得眼前发黑,一口气没上来,险些晕倒。
钱侍郎连忙扶住他,恶狠狠地瞪着江冉冉:“皇后娘娘,你身为后宫妇人,干预朝政,已是越权!还请你谨言慎行,莫要自误!”
“越权?”江冉冉挑了挑眉,“本宫是苏善的妻子,他的江山,就是我的江山!谁敢动摇他的江山,就是跟本宫过不去!”
说完,她转头看向苏善,苏善微微一笑,握紧了她的手,给予她无声的支持。
感受到苏善的力量,江冉冉更加无所畏惧。
她转过头,目光再次落在李大人身上,语气冰冷地说道:“李大人,本宫最后再劝你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若是你执迷不悟,冥顽不灵,休怪本宫不客气!”
“你……你想怎么样?”李大人色厉内荏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江冉冉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却让李大人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我想怎么样?呵呵,李大人,好戏,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