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娱乐 > 东疆之水

第9章:咸鱼经济学

东疆之水 扬帆启航 2025-03-18 19:08
林春燕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海蛎壳的碎屑,攥着苏梅手腕的虎口已经沁出汗珠。排水沟里钢镚儿在污水里泛着微光,像散落的鳞片。
"市管会新规,扰乱市场秩序罚款五块。"她拇指蹭过铁皮哨子的铜锈,眼尾扫见对方书包里露出的《政治经济学》课本,“大学生逃票坐轮渡,传到学校要记过吧?”
苏梅的校徽在晨雾里颤了颤:“我、我给你捡钱…”
"用不着。"林春燕突然松开手,从裤兜摸出缠着橡皮筋的记账本,"劳动服务费每小时三毛,你撞翻我二十七块八毛的流动资金——"她蘸着唾沫翻到折角页,“按个体户停业损失计算,得给我打九十三小时零七分钟的工。”
大学生被这串数字砸得发懵,林春燕已经拽着她往码头西边走:"先去鱼市把黄花鱼卖了,晌午到罐头厂收碎冰。"路过马大姐摊位时顺手捞走两顶草帽,“日头毒,别把你细皮嫩肉晒脱了皮。”
咸腥的晨风里,林春燕把草帽檐往下压了压:“会吆喝吗?”
“同、同学们都说我朗诵比赛…”
"停!"她突然往苏梅嘴里塞了片柠檬,"含着,别让海风皴了嗓子。"转身掀开竹筐上的湿麻布,“看好了——黄花鱼不是鱼,是海上黄金。”
当第一个拎菜篮的妇人凑过来时,林春燕的指甲已经掐进鱼鳃:"大姐您瞧,这鳃红得跟晚霞似的,昨儿半夜才从拖网船卸的货。"鱼尾拍在案板上的脆响惊飞了海鸥,“给您剖开验验?鱼油都凝成琥珀珠子了。”
苏梅被鱼腥气呛得后退半步,忽然被塞了把剪刀。"愣着干啥?剪两尺海带当添头。"林春燕压低声音,“看见蓝布衫那个没有?水产局采购科王主任媳妇,专挑礼拜三来捡便宜。”
果然,烫着菜花头的妇人刚驻足,林春燕的鱼刀已经耍出花来:"张姐!给您留的肚膛最肥的,清蒸淋点豉油,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刀刃贴着鱼骨游走,银亮鱼皮完整地剥下来,“这鱼皮晒干了能做灯笼,中秋挂在家里多喜庆。”
苏梅眼看着妇人掏钱,突然插话:“阿姨,这鱼…这鱼蛋白质含量…”
"比鸡蛋高三倍!"林春燕抢过话头,"大学生刚检测过的,说是什么’必须氨基酸配比完美’。"她捅了捅苏梅后腰,“是吧小苏专家?”
"啊对…对!"苏梅推眼镜的手直哆嗦,“尤其适合考生补脑。”
菜篮子立刻又多了条鱼。等日头爬到桅杆顶,竹筐见底时,苏梅的的确良衬衫已经贴在后背上。林春燕数着毛票往铝饭盒里码:“会蹬三轮吗?”
“学校…学校有劳动课…”
"劳动课教不出真把式。"她踢开生锈的锁链,“扶稳了,罐头厂碎冰十二点准时出库,去晚了就让冷库老吴的小舅子截胡了。”
三轮车在石板路上颠簸,苏梅死死攥着车斗栏杆:“林同志,你这样做生意不办证,迟早要…”
"水产证?"林春燕突然刹住车,从裤腰摸出个塑封证件,“看看,盖着十五个红戳的正经执照。”
苏梅凑近细看:“经营地址怎么是’流动渔船’?经营范围写着’海洋文化推广’…”
"非遗传承算文化事业嘛。"她把证件收回时,塑料膜上还沾着鱼鳞,“上个月给文化站纳了三十斤虾皮当管理费,马科长亲自给我拍的证件照——背景是借的渔船,可不就是流动经营。”
罐头厂后门飘出氨水味,林春燕突然把三轮车拐进小巷:"老吴!冰渣子给我留两筐!"她甩出半包飞马牌香烟,“哟,今儿碎冰里掺的荔枝壳够讲究啊。”
秃顶男人从铁门缝里探出头:"小声点!港资厂新到的冷库设备,碎冰里混着淘汰的果品包装盒…"他突然瞥见苏梅,“这丫头面生。”
"省城来的技术员,考察咱们’冷链物流创新项目’。"林春燕踹开车斗挡板,“快装,赶着去给海产品保鲜技术攻关小组送样品。”
等三轮车载着冒寒气的碎冰冲出巷口,苏梅才找回声音:“你撒谎都不打草稿…”
"实话啊。"林春燕单脚支着车架,掰开冰碴里的半片荔枝罐头标签,“没看见是港资厂的商标?这冰碴子泡蛤蜊,卖相能多涨五毛钱。”
正午的日头把柏油路晒出油腥味,三轮车在冷饮店门口刹住。林春燕抄起铁锹就开始铲冰:"荔枝冰镇绿豆汤,清热解暑限量供应——"她突然朝路口挥锹,“陈干事!请您喝头碗!”
苏梅眼见着市管会的人拐进胡同,林春燕已经舀好冰沙:"您尝尝,这可是合资企业的先进制冷技术。"她故意把荔枝商标朝上,“我们个体户响应号召,积极引进外资企业管理经验…”
陈干事被冰碴子堵了嘴,含混地挥挥手:“注意食品卫生!”
等制服身影消失在街角,林春燕立刻掀开泡沫箱:"快!把冰镇海蜇皮转移。"她敲开冷饮店后窗,“刘婶,老规矩三七分账。”
苏梅抱着沁出水珠的玻璃罐,突然发现箱底压着《经济日报》。某篇关于乡镇企业改革的报道被红笔圈出,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冷链运输""品牌附加值"之类的批注。
"发什么呆?"林春燕甩过来湿毛巾,“擦把脸去印刷厂,下午要贴新包装。”
印刷车间的油墨味熏得人头晕,苏梅看着林春燕跟排版工人讨价还价:“‘传统工艺’四个字加粗,对,就跟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似的烫金。"她摸出个咸鱼造型的橡皮章,"这儿盖个’非遗认证’,要卡在浪花纹中间。”
老师傅扶了扶老花镜:“丫头,你这是要印…”
"海洋文化体验券。"林春燕展开皱巴巴的设计图,“正面印渔家女织网图,背面留盖章区——参观作坊盖船锚章,体验腌制盖浪花章,集满七个章送海螺哨子。”
苏梅忍不住插话:“这不就是供销社的积分卡?”
"可比那个高级。"她蘸着红印泥在苏梅手背试色,"看见没?这是特制防伪油墨,太阳底下会变珊瑚色。"突然压低声音,“文化站李站长小姨子在百货公司管玩具柜台,两百个海螺哨子换三张介绍信。”
暮色降临时,三轮车满载着宣传单驶向码头。林春燕突然刹住车,盯着电线杆上新贴的《关于加强水产品市场管理的通知》眯起眼。
"要变天啊。"她撕下公告塞给苏梅,“念重点。”
"自七月一日起…所有个体水产经营者需…需持双证经营…"苏梅的嗓音发紧,“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
林春燕突然笑出声:"我说老陈下午怎么转性了,原来在这儿等着。"她猛蹬三轮冲下坡,“坐稳了!去卫生所!”
防疫站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值班大夫敲着表格:“先交三块五体检费,带两张一寸照片…”
"现照行吗?"林春燕拽过苏梅,"大学生,借你红领章用用。"她对着斑驳的墙砖整理衣领,“大夫,能把’救死扶伤’的锦旗当背景吗?显得庄重。”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她突然扭头:“苏梅,把我辫子甩到前面!对,要像《庐山恋》里张瑜那个造型!”
照片在暗房显影时,林春燕已经填完二十张表格。"职业填’非遗传承人’,工作单位写’海洋文化合作社’。"她蘸着印泥在每张表按手印,“主要经营项目…就写’传统海产品工艺保护性开发’。”
值班大夫推眼镜:“健康证要贴体检单…”
"现检!"她撸起袖子抽出血常规试管,“您抽,抽完我还要去赶海。”
等苏梅抱着体检报告追出来,林春燕正蹲在防疫站后门跟小贩换粮票:"省城粮票兑本地要贴两毛…成交!"她转身塞给苏梅一包桃酥,“垫垫肚子,晚上要打硬仗。”
霓虹初上,码头仓库的铁皮门哗啦作响。林春燕踢开满地牡蛎壳:“马婶!把腌缸搬门口,郑教授带记者来拍纪录片!”
二十口陶缸在碘钨灯下泛着幽光,林春燕舀起卤汁:"这是我们林家五代单传的’海琥珀’老汤,每次开缸都要添三味潮间带草药。"她突然把镜头对准咳嗽的母亲,“老人家现在还在亲自采药,说是不能让火候断了。”
母亲配合地举起晒干的浒苔,摄像机立刻给特写。林春燕转身拽过苏梅:“这位是省城来的经济系高材生,正在研究我们’非遗产业化创新模式’。”
苏梅的眼镜片反着白光:“根据凯恩斯理论…”
"简单说就是’咸鱼经济学’。"林春燕往她怀里塞了罐醉泥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这话是不是该上《新闻联播》?”
记者刚走,陈干事的皮鞋声就踏碎了恭维话。林春燕亮出新鲜的健康证:“您查,体温三十六度八,血红蛋白比运动员都标准。”
“卫生许可证呢?”
"在这儿呢!"她展开"海洋文化合作社"的烫金执照,"三防设施齐全,您看这灭蝇灯还是日本进口的。"突然拉开冷柜门,“取样随便验,大肠杆菌要是超标…”
"我生吞海蟑螂!"马大姐突然接茬。
人群哄笑中,林春燕把陈干事往碘钨灯下引:“正好电视台素材不够,您给讲讲市管会扶持个体经济的新政策?”
当晚,林春燕蹲在仓库顶棚数钱。苏梅爬上来时,看见她正用红绳把存折捆成小砖头。
“学费凑齐了?”
"还差十二块七。"她对着月光照钢镚儿,“明天带你去见识真正的’非遗’——港商订货会。”
海风卷着招商横幅拍在脸上时,苏梅才明白什么是降维打击。林春燕套着借来的的确良西装,胸前别着咸鱼造型的铜胸针:“记住,你现在是’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的苏秘书。”
签到台前,她掏出的名片散发着虾酱味:“这是我们用海藻纤维特制的环保名片,闻闻,有深海气息吧?”
港商们皱着鼻子收下名片。林春燕已经切入正题:"您知道现在国际上最流行什么?Story!故事!"她展开丝绸卷轴,“这是我们林氏古法腌制的故事——郑和下西洋时的军粮工艺,美国营养协会认证的益生菌库…”
当某个秃顶港商伸手摸腌货时,林春燕突然扣住他手腕:“钱老板,您肝火旺啊。”
“你怎么…”
"指甲发紫,指节发胀,我们渔民管这叫’珊瑚症’。"她变戏法似的摸出个贝壳,“舀一勺腌汁兑温水,比什么护肝药都灵光。”
订货单雪片般飞来时,苏梅在桌下踢她:“那个检测报告…”
"郑教授亲笔签名的。"林春燕面不改色,“他昨天吃了两斤醉蟹,现在还在卫生所打点滴呢。”
散场时,林春燕突然被拽进消防通道。周老板的雪茄烟呛得人咳嗽:“死丫头,敢撬我客户?”
"周叔,我这是帮您处理滞销库存啊。"她摸出合同,“您那批泡水的干贝,换个’古法船晒’的包装,每斤多卖八块钱——抽成打我折子就行。”
怀揣着订单回仓库的路上,林春燕突然哼起《军港之夜》。苏梅望着她被路灯拉长的影子,终于问出整日的困惑:“你就不怕穿帮?”
"知道现在改革力度最大的领域是什么吗?"她跳起来够梧桐叶,"不是国企,不是农村,是我们这些’不三不四’的个体户。"叶片在指尖转成螺旋,“政策像潮水,赶不上浪头就得淹死——所以我得自己造浪。”
月光把柏油路照成银色海滩,林春燕数订单的沙沙声混着潮汐起伏。苏梅突然发现她的记账本里夹着夜校招生简章,被鱼油浸透的"企业管理"四个字正在晕染开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