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雷声在收割机铁轮上弹跳,林婉宁指尖沾着铁锈,看着第十一层年轮里冒出的中文编码。菌丝在金属纹理间游走,将"БолтM12"转译成"12毫米标准螺栓",沈秋芸的高跟皮鞋声却已碾碎晒谷场的薄冰。
"这是苏修特务的新密码?"沈秋芸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戳在年轮上,人造革公文包撞得收割机外壳咚咚响。她身后的记者举起海鸥相机,镁光灯亮起的刹那,菌丝突然从铁锈里窜出,在暗箱底片蚀刻出鞍钢技术手册的页码。
陆知行脖颈的齿轮状疤痕泛着油光,他佯装调试收割机压力阀,沾满机油的拇指抹过年轮缺口。菌丝顺着油渍爬上他挽起的袖口,在补丁边缘蚀刻出沈阳农械厂仓库的平面图。林婉宁瞥见图中标注的"1962年封存设备",心跳突然与防空洞滴水声同频。
谷雨前的阴云压着防空洞铁门,林婉宁蹲在第九层支架前,发现菌丝正将俄文维修日志改写成《农机养护规范》。潮湿的纸页在搪瓷缸底洇出年轮状水痕,某页边角突然显影父亲与苏联专家在联合收割机前的合影——照片里那人胸前的列宁勋章,此刻正在菌丝作用下转化成鞍钢劳模奖章。
"这是通敌的铁证!"沈秋芸的尖叫惊飞洞顶蝙蝠。她举着放大镜逼近霉斑遍布的合影,菌丝却突然从相纸背面钻出,将俄文签名改造成"技术攻关组林卫东"的仿宋体。陆知行适时扳动生锈的通风阀,铁链绞盘转动的轰鸣盖过了菌丝啃噬相纸的沙沙声。
立夏那天,改良犁铧在试验田划出深沟。林婉宁弯腰捡起崩落的零件,发现菌丝已将俄文钢印改造成"沈农-67型"的凸纹。沈秋芸带着戴红袖章的知青逼近时,周明远突然开着拖拉机冲过田埂,车斗里倾泻的化肥袋恰好盖住正在变形的零件编号。菌丝从袋口钻出,把"莫斯科化肥厂"的标识改写成"红旗公社有机肥"。
小满时节,防空洞深处响起金属树苗的嗡鸣。林婉宁掀开油毡布,发现第十二层年轮渗出淡蓝色液体,中俄文字在合金表面熔成螺旋状编码。陆知行用劳模奖章接住滴落的液体,菌丝瞬间将齿轮纹路改造成压力阀剖面图。革委会的查抄队破门瞬间,他猛然将奖章按在树苗根部,蓝色液体突然汽化成"工业学大庆"的标语烟雾。
芒种夜的暴雨冲垮晒谷场排水沟,林婉宁的胶鞋陷在泥泞里。她摸到被冲出的苏联轴承,菌丝正将磨损的俄文字符改造成国标尺寸。沈秋芸举着铁皮喇叭喊抓破坏分子,陆知行突然启动抽水机,飞溅的水珠在菌丝作用下折射出鞍钢轧钢车间的虚影。记者按下快门时,革委会主任不得不承认这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夏至那日,金属树苗突然在工具箱里开花。铁锈色的花瓣层层舒展,菌丝在花蕊间编织出《杂交小麦实验数据》。林婉宁伸手触碰的刹那,沈秋芸带着民兵冲进实验室。陆知行抓起树苗塞进劳模奖状夹层,菌丝在奖状背面蚀刻出父亲研究笔记的目录索引,与窗外高音喇叭里的批斗会通知重叠成双重旋律。
小暑的热浪炙烤着防空洞铁门,林婉宁在第十三层年轮里摸到微型胶卷。菌丝将俄文拍摄的车床图纸转译成中文标注,某处边角显影出父亲与陆知行的父亲在机床前的争执画面——两个工程师的手同时按在压力阀上,菌丝正将俄文技术参数改写成符合国标的红色批注。
"这是里通外国的证据链!"沈秋芸的圆珠笔尖戳破胶卷盒。菌丝突然从断裂处喷涌,在空中交织成鞍钢新式轧钢机的三维投影。陆知行趁机拧松照明电路,黑暗降临的瞬间,林婉宁将胶卷塞进他磨破的工装裤补丁——菌丝已在补丁针脚间蚀刻出沈阳农械厂仓库的密码锁结构图。
大暑的蝉鸣撕扯着试验田的寂静,林婉宁蹲在改良插秧机旁,发现菌丝已将俄文液压参数改写成中文农谚。沈秋芸带着戴草帽的审查组逼近时,周明远突然开着抽水机驶过,飞溅的泥浆恰好盖住正在变形的技术参数。菌丝从泥点里钻出,在审查组的笔记本封皮上蚀刻出"农业学大寨"的语录。
立秋的晨露在防空洞铁窗上结网,林婉宁发现父亲的工作证夹在《俄汉技术词典》扉页。菌丝正将莫斯科红场背景改造成鞍钢厂房,俄文职称逐渐转化成"技术顾问"的仿宋体。沈秋芸举着紫外线灯查验真伪时,陆知行突然撞翻煤油灯,菌丝在火焰里迸溅成父亲当年设计的联合收割机微缩模型。
处暑那日,金属树苗突然在档案柜里结果。铁青色的果实表面布满中俄文字熔铸的条形码,林婉宁用游标卡尺测量时,菌丝突然将刻度改造成父亲平反通知的签发日期。沈秋芸带着摄影师破门而入的瞬间,陆知行扯断树苗根系,喷涌的蓝色液体在空中凝结成第十三届广交会的展品图样。
白露的月光爬上试验田的稻草人,林婉宁在收割机底盘发现菌丝改造的变速箱。俄文铸造编号已变成"红旗-69型"的钢印,沈秋芸举着铁皮喇叭喊验收时,陆知行突然扳动操作杆。改良收割机在菌丝操控下划出完美弧线,金黄的稻穗在空中拼出与年轮完全吻合的几何图案,镁光灯此起彼伏的闪烁中,第十四层年轮正在铁锈下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