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塔的轰鸣声震得苏晓梅耳膜生疼,指缝间苏联钢笔的红星烙着掌纹的温度。陈卫国转身走向控温室的背影被蒸汽切割成碎片,军大衣下摆沾着的钢渣簌簌落在地面,与铁轨旁冒尖的野蓟草籽滚作一堆。
厂区广播突然炸响电流杂音时,苏晓梅正蹲在铁道岔口擦拭钢笔笔夹。播音员沙哑的声线裹着《人民日报》社论穿透蒸汽:"…要坚决打击借考学逃避劳动改造的资产阶级思想…"冬生工装第二颗铜纽扣在她劳保服口袋里发烫,那是临行前少年从领口生生扯下来的。
"苏振华的女儿?"政工科新来的李干事堵在铸铁车间门口,翻动档案的手指戴着白线手套。苏晓梅望着他胸前别着的毛主席像章,想起父亲笔记本里那张1953年的鞍钢奖状,红色缎面被防空洞潮气蚀出的霉斑,像极了李干事嘴角的讥笑。
陈卫国改造的自动控温箱突然发出警报。苏晓梅冲进蒸汽弥漫的车间时,看见王主任的茶缸倒扣在仪表盘上,半缸淬火液正顺着"安全生产"的标语往下淌。"设备参数被人动过。"陈卫国用焊枪挑起茶缸,搪瓷内壁残留的碱渍在火光中泛着青白。
夜校复课的通知贴在厂区公告栏那天,苏晓梅发现更衣柜里的《高等数学》扉页被撕去。陈卫国军大衣袖口的棉絮沾着铁粉,在黑板演算微积分公式时,粉笔灰与氧化铁屑在他肩头落成初雪。戴红袖章的巡查员踹开教室门的瞬间,苏晓梅将钢笔塞进取暖用的盐水瓶,1949年的厂徽在水雾中洇开父亲年轻时的轮廓。
腊月三祭灶日,苏晓梅在淬火池边逮到偷接电线的李干事。他白线手套里攥着改锥,正在拆卸陈卫国加装的温度传感器。"这是苏振华当年私藏的反动技术!"李干事的吼声惊飞了淬火塔顶的灰斑鸠,羽毛落在苏晓梅缝补七次的劳保手套上,与陈卫国焊枪留下的焦痕重叠成凤凰尾羽。
秘密听证会在防空洞召开那晚,陈卫国用乙炔灯烘烤洞壁的霉斑。1953年的鞍钢奖状在热浪中显影,苏振华的名字旁赫然印着颁奖人陈国梁——那个在1967年冬天失踪的冶金专家。王主任的茶缸砸在积水上,搪瓷碎片划破苏晓梅脚踝时,陈卫国突然掀开军大衣内衬——被硫磺灼伤的胸口纹着与奖状相同的编号。
除夕守岁时,冬生从大学寄来的信藏在腌菜坛底。少年用俄文写的家书被苏晓梅压在缝纫机针板下,陈卫国修理机头时,发现《真理报》剪报拼成的衬垫里,藏着张泛黄的合影——1956年春天,苏振华与陈国梁在淬火塔前的笑容,被时光蚀刻成控温箱外壳上的凤凰暗纹。
惊蛰那天的暴雨冲毁了铁道岔口。苏晓梅蹚着泥水抢修信号灯时,陈卫国的焊枪在钢轨上迸出蓝火。他们头顶的雨披是军大衣改的,呢料上残留的钢笔划痕拼出个俄文单词"надежда(希望)"。蒸汽机车呼啸而过的瞬间,苏晓梅看见陈卫国耳后伤疤泛着红光,像淬火池里永不熄灭的钢花。
清明扫墓日,苏晓梅在父亲衣冠冢前烧掉冬生的模拟试卷。陈卫国突然跪在相邻的无名碑前,军大衣口袋滑出半包大前门——烟盒锡纸上用焊锡贴着张微型照片,1959年苏联专家撤离前夜,陈国梁将儿子推向苏振华的画面在香火中忽明忽暗。
立夏时节,厂区突击检查更衣柜。苏晓梅缝在劳保手套里的夜校笔记被搜走时,陈卫国突然启动淬火池备用系统。腾起的硫磺蒸汽迷了检查组的眼,他在浓雾中塞给苏晓梅个炮弹壳做的文具盒,底部焊着张鞍钢夜校的结业证书——发证日期1965年,学员姓名栏的"陈国梁"三字被焊枪改成了"陈卫国"。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遍厂区那天,王主任的毛笔在公告栏甩出团墨渍。苏晓梅攥着冬生寄来的复习资料挤过人群时,后襟突然被淬火液浸透——陈卫国改造的冷却管突然爆裂,军大衣兜住的滚烫液体在他手臂烫出凤凰展翅的形状。
秘密补习改在午夜时分的淬火塔顶。陈卫国用焊枪在天台铁板刻化学元素周期表,钢水凝成的字母在月光下泛着蓝光。苏晓梅擦拭钢笔时发现墨囊里藏着微型胶卷,父亲与陈国梁在1962年3月18日的实验数据,正透过1949年厂徽的缺口窥视着新时代的黎明。
白露那天的政审会上,李干事抖出冬生俄文家书的复印件。苏晓梅正要起身,陈卫国突然砸碎控温箱外壳——父亲刻着日期的钢板背面,赫然印着部委红头文件的批复:1967年下放人员陈国梁之技术革新方案准予实施。王主任的茶缸滚到苏晓梅脚边,脱落搪瓷处露出的铝皮上,陈卫国用焊枪刻的凤凰正衔着黎明展翅。
国庆前夕,第一炉采用自动控温系统的特种钢出产时,厂区焰火映红了淬火塔。苏晓梅在钢花纷飞中看见陈卫国解开军大衣,胸口烫伤拼成的凤凰与父亲照片里的第聂伯河研究所徽章重合。他耳后伤疤在火光中褪去伪装,露出1967年冬天为保护实验数据留下的弹孔。
冬生寒假归厂那日,苏晓梅在铁道岔口捡到陈卫国遗留的焊枪。手柄缠着的《真理报》碎片里,夹着张被钢水熔去半边的合影——1966年春天的鞍钢夜校结业照上,苏振华搂着年轻技术员的肩膀,那人耳后的胎记与陈卫国伤疤的形状如出一辙。
除夕夜,苏晓梅用淬火池余温煮饺子时,厂区广播突然插播新闻:"…我国自主研发的耐高温合金取得重大突破…"陈卫国在蒸汽中递来镶着炮弹壳的相框,1953年的鞍钢奖状与1978年的专利证书在玻璃下交叠,父亲与他的影子在钢花中熔铸成展翅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