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捡个王爷来爱我

第57章:进诏狱

捡个王爷来爱我 行云过月 2025-02-13 10:28
除夕夜,外面到处是爆竹声,赵氏领着虎儿和照照到镇上看灯去了。
陈易水只能躺在床上嗑瓜子,瓜子皮吐得满地皆是。
小昭劝她少吃些瓜子,容易上火。
她摇了摇头,现在心中都是火。朱常润嘱咐不可一步离开这里,若是活蹦乱跳的上了街被锦衣卫抓去,就真是难逃一死了。
“唉,无聊啊,本来这个时候该看春晚的。”
小昭不禁笑了出来,道:“王妃又说胡话了,如今是冬晚,哪里来的春晚?”
“你不懂。”陈易水懒得解释,继续嗑瓜子。
从她记事起,除夕便是在炮竹的轰炸声与春晚的欢笑声中度过的,全家人挤在一块,嗑着瓜子,花生,板栗,核桃,糖果一起看春晚。
对于春晚的歌舞她印象不是特深,只记得小品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赵丽蓉、高秀敏、赵本山、宋丹丹、范伟、潘长江、郭冬临、郭达、冯巩、巩汉林、黄宏、蔡明......
那些如今看都不过时的小品陪伴了中国百姓一个又一个新年。
后来智能手机普及了,电视机也很少打开了,春晚也不怎么好看了,爸爸妈妈春节也转战打麻将了。
但每到除夕,她依旧翻出落满尘土的遥控器,打开电视放春晚,偶尔看一眼,歌舞还行,只是小品,成了虾滑。
她瞥两眼,然后到网上参加吐槽,再瞥两眼,再去吐槽,不亦乐乎。
每当这个时候,丝丝便给她发来消息:小品演的还不如我上去耍猴搞笑
想到这陈易水笑了出来,听着窗外的爆竹声,想家了。
后悔没趁机回到现代,也没能见到王爷,有些心酸。
直至子夜照照他们还未回来,陈易水有些担心,要出门去找,小昭替她披上了斗篷,劝道:“王妃,外面冷,我去吧。”
小昭也换上衣裳,开门时,发现远处有星点光亮在向自己的方向移动。
“他们回来了吗?”
“不是,王妃,是马车,您先躲起来。”
小昭还未来得及躲,门外的人便冲进来了,是朱常浩。
“小易呢?”
小昭指了指门内的米缸,这是赵氏专门为陈易水腾出来的地方。
听见朱常浩的声音,陈易水从缸里爬了出来,委屈的看着朱常浩,等着他安慰,可他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差点把她气死。
“小易,这里不宜久留,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朱常浩眉头微皱,道:“此时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小昭,替她拿上衣服。”
“怎么了啊?”
“父皇得知你在这,这里不能待了,快走。”他将陈易水从米缸里揪出来,替她戴好了帽子,拉着她往外走。
“咱去哪儿啊,照照还没回来呢。”
“我会安排好的。”
于是,万历三十九年的第一天,陈易水就在马车中度过了。
她有些困,半年没熬过夜了,睡了过去。
马车颠簸了几个时辰后停了下来。
陈易水睁开眼,听见了钟声,抬头望去,稀碎的月光下是座山庙。
麻蛋,这王爷不会是要让自己出家吧?
“小易,这里是云居寺,我已让常润来与住持交涉好,将你安置在这,父皇不会寻到此处的。”
云居寺她知道的,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她曾带过老年团去烧香拜佛。
它始建于唐贞观五年,僧人静婉所建,后多次修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被日军所破坏,直至解放后才又重建。
“照照呢?”
“常瀛去接他了,随后就到,小易,先进去吧。”
陈易水点点头,跟着他进了寺院,住持与常润一同在等着他们。侧过脸,看到了他脸上细细的汗珠,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竟能出汗,可想他有多劳累。
她心里一阵感动,冲他笑道:“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红包拿来。”见朱常浩茫然的脸,陈易水吐了吐舌头。
这时寺院外的小僧人带着朱常瀛和照照进来了。
“小姨!”
朱常浩拽住奔赴陈易水的照照,道:“孟溪,这里是佛寺,莫要大声吵闹。”
嘱咐了几句后朱常浩三人便离开了云居寺,快马加鞭向北京城去。
还有一个时辰他们要进宫了,与朝中所有官员,外国使臣向皇帝祝贺新年。
自初一后,直至上元佳节,他们都未曾来看过陈易水,只派叶四来过一次。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在寺中的生活很简单,除去日常想念王爷,便是跟着僧人们吃斋念佛,心也逐渐的平静下来。
打破平静那日是清明后一日,也是照照的生辰,她没好意思麻烦主持他们,带着小昭和照照偷偷的下山吃肉去了。
偏巧不巧,遇见了慧娴。
按理,慧娴不该出现在这偏僻的地方,可命运有时候弄人,慧娴的祖父住在云居寺外的村庄之中。
回乡祭祖归来时,在乡镇上遇见了正吃驴肉火烧的陈易水等人。
“呦,不成想姐姐在这呢啊。”慧娴走上前看着陈易水道:“瑞王原来在这儿金屋藏娇呢啊。”
陈易水看着她已有五个月的肚子,心中冷哼一声,慧娴这种脑子的人,比得郑贵妃也强不到哪儿去,她在这种时候挑衅自己,真不怕将她推到在地,母子皆失。
若未来云居寺前,她或许为了报仇会这么做,但在云居寺中洗礼了几个月,又看着她的肚子,陈易水忍了下来。
孩子是无辜的。
但原谅慧娴是不可能的,她身上背负着三条人命,宁寻、小鹤宁和那未出世的孩子。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小昭见慧娴阴狠的目光状将王妃护在身后,瞪了她一眼,将陈易水拉了过来。
“小昭,照照,咱们走。”
慧娴拦住了她。
“不想要腹中的孩子了吗?”
慧娴让开了路。
“陈易水,你等着!”
她叹了口气,不明白郑贵妃到底给慧娴灌了什么药,竟让她如此针对自己。
其实她不知,慧娴是家中嫡女,自小尊贵惯了,欺负人是她的喜好,也是她的职业。
做王妃,才是副业。
朱常浩一月来看她一次,每次见了她都不到一个时辰便匆匆离开。
“王爷,你在忙什么?”
“叶小六回来了。”
“你们要做什么?”
“请君出山。”朱常浩淡淡道:“世子出阁读书。”
陈易水掐指一算,火候不对,朱由校是没有出阁读过书的。
“王爷,你不是说朱隐在慈庆宫中吗,朱元璋.....明太祖给他找了那么多老师,让他教世子就好啊。”
“小易,此事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世子出阁并非只是为了读书,出阁代表着父皇承认了世子未来继承皇位。”
陈易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那这和叶小六回来有什么关系,你们不会逼宫造反吧?”
“非也,怕是父皇会以为我们造反,这是不得不做的准备。”
陈易水来不及阻拦他,他便离开了。她叹了一口气,与小昭一起去拜了拜佛祖。
但愿佛祖保佑,他不会出什么事。
她暗暗想,自己竟然也迷信起来了,这是迷信,也是一种心里寄托。
只是佛祖还未接受她的寄托时,麻烦便来了。
朱常浩暗地联合河北道御史等言官奏言,催请皇帝出宫见大臣,与大臣共议国家大事。
朱翊钧置之不理,任其这群大臣如何闹,偏偏不出乾清宫,这套把戏上演了十几年了,他早习惯了。
但他没有想到,他们竟又奏疏请世子出阁读书,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这触怒了朱翊钧,国本之争还未清静几年,又打上世子的主意了,他们这是嫌朕这个皇帝了?
他下令抓来了一第一道奏疏的吏部主事,一个小小的主事也敢讲这话,朱翊钧命太监逼问他到底是受谁的指使。
主事又惊又怕,心里岂能不知朱翊钧想法,便将过错都推至朱常洛身上。
朱翊钧嘴角微微上扬,终于让他抓住太子的把柄,他下令杖毙主事,又派锦衣卫去了东宫,将太子捉来问话。
朱常洛吓得跪地,不敢讲话,他知道此事,但并非他所为,是朝中看不过去,忙不过来的大臣联合朱常浩所为。
万历哪里会听太子所言,他要废黜太子。并不想要真相,只想要个借口,故才会打死主事,以免他改口。
朱隐将此事告知朱常浩,后者匆忙进宫,跪下求饶,将所有事都揽在自己身上,声称与太子无关。
其中不乏公正的大臣替太子讲话,劝皇上三思而行。
朱翊钧似乎是铁了心,不论谁劝,定要废黜太子。
“父皇,父皇,此事不关皇兄的事,皆是儿臣所为,请父皇处罚儿臣,哪怕是杀了儿臣,儿臣也无半点怨言。”
朱翊钧冷哼一声,命令司礼监太监写下废黜太子的圣旨。
李公公看了朱常浩一眼,摇了摇头,暗示他不要再多言。
朱常浩不听劝,突然站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只枪,对准了刚要盖上玉玺的太监,扣动了扳机。
嘭!
太监的脑袋开了花,倒在地上,死死的瞪着朱翊钧。
“啊!来人,护驾,来人,护驾!”
朱翊钧受了大惊,将朱常洛软禁在慈庆宫中,又将朱常浩关进诏狱。
而陈易水,也因慧娴的报信被通缉,在王觉的安排下,逃至了南直隶皇觉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