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
雷声响彻天地,似乎在催促着陈易水。
她擦了擦泪,推开房门,拉着照照决然离开。
狂风吹起她的秀发,此刻的她狼狈的宛若一只狮子。
“王妃,我陪您一起。”小昭见她要走,也跑了出来,誓死要跟着她。
陈易水摇了摇头,好不容易送走了个王爷,不能再来个累赘了,她养不起的。
如今回去工作没了,也不知道她的房子是如何处置的,剩下的房租中介还会不会退还给她。
按社会习惯来看,应该不会了。
不是所有中介都是吸人血的,但她每次遇到的都是吸人血的中介。
“小昭,我走之后,你要照顾好王爷。”
小昭哭了出来,面相比黑驴还难看。
“别哭,我也许会回来的。”如果老天允许的话。
小昭哭着点头,抱着陈易水道:“王妃,我会想您的。”
照照这时拉着她的手,要带她一起离开。
“照照,放手,你不放手我连你一起丢下。”
他放开小昭的手,泪眼婆娑的看着她。
陈易水高举紫光祥云簪,仰头望着它,期待它带自己回到现代。
那个没有皇帝、下跪、阴谋,也没有朱常浩的现代。
这时,天空中出现几道旋涡,通道开了......
“再见。”朱隐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来。
她回过头,白鹅飞雪下,仿佛看到了朱常浩,他们明明不像,却让她产生一种错觉。
朱常浩在向她告别。
“王爷。”她湿了眼眶,情不自禁道,脑海中闪过与他相识、相知、穿越、相爱,如今相离。
轰隆!
照照吓得紧紧抱住陈易水,躲在她怀中。
她不禁笑了出来,若是王爷在,定不会让孟溪靠近她。
王爷......
陈易水看着手中的祥云簪,最终还是将它收了起来。
“你想好了,这或许是你最后一次回到现代的机会。”朱隐走过来提醒道,大雪落在他单薄的肩膀上,王觉忙追了出来,替他打伞。
“公子,您身子弱,不能着凉,进屋去吧。”
朱隐点点头,转身回了屋,陈易水也跟了上来,他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他果然没信错你。”
“啊,那个......呵呵。”陈易水冲他嘿嘿一笑,不太好意思说,她好不容易穿一次,得顺点古董回去。
小昭见此异常兴奋,王妃终于不走了。
雪依旧下着,风渐渐小了,那道光也渐渐弱了,直至消失不见。
陈易水叹了口气,道:“照照,对不起。”
等小姨和你小姨夫告别之后,会送你回去的。
直至夜晚天才晴,此时慈庆宫中那位在雪日出生的大明皇子朱由检正依偎在他母妃怀中,除此,未受到任何人的关注。
连他的父皇朱常洛都只是看了他一眼后便离开了。
这个宫中没人会知,他会成为大明未来的皇帝。
腊月二十五,朱隐与王觉在叶十一的带领下进了北京城。
进京那日是二十七,积雪未融,青砖石瓦的北京城隐匿在白雪之下。
朱隐暗暗道,比起南直隶应天府,倒是繁华多了。
他从车上下来了,王觉替他系好了斗篷。他打算慢慢走着,好好看一看这紫禁城。
街上到处是往来的百姓,都在抢着最后这几日买些年货,回家过个团圆年去。
扛草垛的大爷与自己擦肩而过,他望着草垛上的冰糖葫芦,望眼欲穿。
“公子,来一个吧。”
朱隐沉默片刻,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吃这个会不会被人笑话。
“公子。”
“恩。”来一个吧,不必在意他人目光。
这么多年在民间,他倒也觉得挺好,比起皇宫中自在许多,尤其是能吃到许多皇宫中未曾有的美食。
天下人皆以为皇宫中无所不有,其实不然,他自幼长在应天,许多北方的小吃都未吃过。
比如在进京路上遇见了卖驴肉火烧的,他吃了三个,听闻还是自己当政时流行起来的。
两刻钟后,他们到了十王府,被朱常洵拦在了外面。
叶十一心里有些不服气,却又无奈,道:“福王爷,这是瑞王殿下的贵客,还请福王让个路。”
朱常洵哼了一声,开口大骂道:“老五被父皇关禁闭,竟敢私自见客,来人,将他们给我轰出去。”
王觉心中冷哼一声,心中骂道此乃你祖宗。
李德三闻声屁颠屁颠跑了过来,冷着眼对朱隐和王觉道:“两位道长,请吧。”
王觉刚要反驳,便被朱隐拦住了。朱隐心中暗道,若是朱翊钧真废了朱常洛,立福王为太子,大明或许连二十四年都撑不住。
朱隐要走,这时院中又来了一少年,一身青竹长褂,约莫十三四。
“福王爷,这两位是我请到府中的贵客,父皇未幽禁我,我能见客吧?”
话落,朱常瀛便对朱隐和王觉行了个礼,也不等福王回他,便要将他们二人请进了王府。
李德三不让。
“看来临近新年,三哥想让这十王府热闹热闹,免得父皇忘了我们。”
闻此,朱常洵让李德三撤了回来。
朱翊钧之所以未大罚朱常浩便是因快新年了,新年而至,打死个小太监事小,但若死了个大明王爷,可是大事。
此乃大凶,他忌讳这,故不会处死朱常浩,即便要杀他,也会等到上元之后。
朱常瀛将朱隐二人领进了瑞王府,彼时朱常浩正在把玩要送给朱由检的那把枪。
“瑞王,许久不见。”
见他,朱常浩又惊又喜,放下手中的枪上前一步,向朱隐行了个大礼,道:“您终于来了。”
朱隐淡淡一笑,明白他已然猜出来了自己的身份。
朱常瀛有些诧异,这人是朱常浩请他去叫进来的。
他仔细看面前这二人,不像是常人,尤其朱隐,掩藏不住的贵族气息。
莫不是哪家的贵族子弟,怎么自己倒从未听闻五哥讲起过?
“五哥,这位是?”
朱常浩眉头微皱,该怎么介绍呢?
他是你祖宗。这样不好不好。
他是先皇。也不好,毕竟朱隐还活着。
“常瀛,这是建文帝。”即便朱棣夺取了天下,他还是愿意尊称他为建文帝。
闻此,朱常瀛惊讶的许久不能说话,呆呆的望着朱隐。
“你......是......建文帝?”
朱隐淡淡点头,是的,他是建文帝,朱允炆。
太子朱标之子,太祖朱元璋之长孙,洪武三十一年继位为帝。
继位之后,朱允炆为免藩王权利过大从而威胁中央,便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商量,采取了削藩措施。
先后削掉几个藩王后,朱允炆又在燕王朱棣的藩地北平及周边城区部署兵力,以防边为名,将其调出塞外戍守,意图削除燕王。
而他那野心勃勃,掌握重权,骁勇善战的四皇叔自是不肯,按明太祖朱元璋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以此为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挥师南下,举兵谋反。
建文四年五月,朱棣攻破了皇城,朱允炆在火中被迫出逃至皇觉寺,太祖朱元璋曾出家的地方。
皇觉寺的行僧王觉收留了他,跟随他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