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盛世回响

第十八章  高山流水

盛世回响 小眼睛萌妹 2024-12-27 23:00
第十八章  高山流水
  第二日天还没亮,俨儿哭着跑进我的寝宫:“母妃,母妃,父王和母妃都不要俨儿了,他们只喜欢杨裕弟弟,你也不要俨儿了么?”
  一旁守夜的侍女急道:“主子,实在拦不住小郡王,娘娘恕罪。”
  我摆了摆手,让她出去,却没想到木兮和善儿也闻声赶来,善儿问我:“主子,可是出了什么事儿?”
  我把俨儿搂在怀里,抱着他一起哭,我还是心软了,我问俨儿:“日后母妃就是你的亲生母亲,好不好?”
  他啜泣着,哽咽着唤着“母妃”、“母妃”。
  杨勇不知在门前站了多久,善儿拍拍木儿的肩膀,给我们带上门。我深吸了一口气,告诉杨勇,我会尽好一个嫡母的职责,只是俨儿毕竟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不能作为嫡长子日后继承大隋的江山。
  未来的太子,必定是我元梵修的亲生儿子。
  对于俨儿,我用心去栽培他,会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他的身上,只盼望日后他能成为忠厚之人,做个闲散的王爷,一辈子安稳一生,比什么都好。
  杨勇自觉事情无法改变,便也同意了。平日里他不放心把俨儿交给旁人带着,如今让我照顾,也算是少了一件心烦事。
  父皇的生辰将近,各个藩王都从封地回京,杨勇来找我,要我挑选一份最好的礼物给父皇贺寿。往常这些时候,都是我与杨勇分别献礼,至于杨勇冷落嫡妃,专宠云昭训,也是整个皇城均知的事。
  我问他:“是要臣妾把殿下那份儿也准备好么?”
  他说:“那是自然,这本该就是你应做的,不是么?还有,准备的寿礼务必要比过晋王。”
  我没有说话,就算默认了。
  虽是帝王家,可是最重要的,也不过父慈子孝,一片真情最为宝贵,其他的皇子也必然是从这方面准备。杨勇是太子,自然要以天下百姓为重,这几年杨勇放任肆意而行,已然让父皇不满,甚至他文饰蜀铠之事,父皇还特地在下朝之后留他在大兴殿单独加以告诫,怕他染上奢侈之恶习。
  我思索了好几日也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俨儿日日缠着我给他讲故事,眼看日子越来越近,也不由的着急了。
  我想起当日我在皇宫听杨勇弹《高山流水》,他告诉我,这是父皇教他的第一首曲子,他自小就希望成为父皇那般雄才大略之人。
  我立刻前去找他商量,却不知他会不会同意,或许认为我太过虚伪。
  “殿下,臣妾已想好了寿礼为何物了。”
  他眯着眼,“哦?是什么?”
  我走到外室取来古琴,说道:“就是此物”。
  “哈”,他闭着眼道,不甚在意,“你可知道,这古琴还是父皇送本宫的礼物,你难道要本宫在送还给父皇?况且,你应知道,父皇现在不喜我摆弄这些,会误国啊。”
  我把琴放下,抚起《高山流水》,边弹边说:“殿下只需弹这首曲子,并且承诺父皇定会做好一国之储君,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其一,表明殿下时刻不忘父皇母后养育教导之恩;其二,立下以天下苍生为重之誓。”
  “哈哈哈哈”,他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元妃,本宫不得不说,你确实比容儿适合做东宫的太子妃,如此迎合二圣,如此虚伪,也难怪父皇母后选你做太子妃了。”
  我不理他,依旧独自抚琴,直到一曲终了,我站起来,亦笑着看他,“于殿下心里是虚伪之意,可于元儿心里,却是真心希望父皇母后开心,无论旁人如何想象。”
  他对我极尽嘲讽,我亦以同样的姿态回他:“殿下仍可以送些夜明珠玉石一类的寿礼,只是年年如此,哪一年比过了晋王一家?不用心之礼,只不过会平添笑柄罢了。再有,殿下还是考虑清楚,如若让二圣再度失望,云初容怕是一辈子都回不了大兴城了。”
  我拂袖离去,独留杨勇在屋子里咒骂,全然不理。我与他之间,和平不过几日,却始终针锋相对。
  二圣素来崇尚节俭,所以藩王回京大多朴素而来,尤其是晋王杨广,坊间传言晋王夫妇回京只有一老一少仆从相随,马车上的帏布也是破的,杨广夫妇在封地像普通百姓一般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更。
  因是家宴,所以只是皇子公主以及近臣们前来甘露殿贺寿。
  我带了俨儿前来,他看到这么多不认识的面孔,躲在我的身后,拽着我的衣角不敢出来,杨谅看了哈哈大笑,把他抱起来:“你可认得我?”
  小人儿挣扎着,怯生生地唤我:“母妃,母妃。”
  众人俱是一笑。
  我把他抱过来,道:“你不识得他”,我凑到他耳边,“俨儿还记不记得,母妃和你一起玩的兔子风筝啊?”
  “记得,记得”,俨儿摇晃着小脑袋,张开双手对杨谅道:“兔子叔叔抱抱,抱抱。”
  所有人都被俨儿逗乐了,就连殿上的公主也憋着笑。
  杨谅又接过他,不明所以,还一本正经的硬要问我他和兔子有何关系。我笑而不语,只是告诉杨谅,这是我与俨儿之间的秘密。
  蜀王杨秀与其妃上官乐献上蜀地的刺绣,秦王杨俊献上亲手所抄的佛经。
  我不知道接下来杨勇会怎么做,还是他自己已经另有准备。
  “父皇母后,儿臣给父皇的寿礼就在此盒子里,请父皇亲自打开。”众人纷纷猜测,父皇走下来,打开盒子,却是一束成熟的麦束。
  “父皇,此乃并州一块普通麦田里的麦束,蒙父皇隆恩,并州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今年收成大好。”
  父皇把麦束拿给母后,母后笑道:“广儿有心了,看来,还是广儿最懂你父皇的心思。”
  杨广道:“只要父皇母后开心,儿就高兴了。”
  母后看向我:“元儿,勇儿,你们的寿礼是什么?”我转身,才发现大殿之上,哪里有杨勇的影子。
  这般重要的时候,他究竟去哪儿了?母后也觉得奇怪,“勇儿为何没在?”
  父皇微微有些怒意,道:“元儿,勇儿去哪儿了。”
  众人都默不作声纷纷看向我,我亦是觉得奇怪,俨儿附在我耳边说道:“父王说,他去去就来,他说,不会让母妃失望的。”
  我更加疑惑,只得先让善儿把我画的《祝寿图》拿来,众人纷纷凑上来,杨谅笑道:“皇嫂画艺上涨啊。”
  “不错,不错,一改此前抑郁之感,倒显出沉稳之气”,父皇说道。
  我拉着俨儿谢恩:“儿媳拙作,父皇喜欢便好。”
  这时却听到一阵空灵的琴声替代了乐师的欢乐之声,只见杨勇坐在殿中,弹起《高山流水》,深情真挚,所有人都默不作声,沉浸在“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之中。
  一曲终了,父皇道:“好虽好,却还是弹错了一个音。”
  杨勇笑道:“勇儿初学此曲时,便经常弹错那个音,父皇那时为此经常纠正勇儿,如今却是故意弹错,只是想重温一下小时候的感觉,重新聆听父皇的教诲。”
  父皇拉着母后的手,相视笑道:“是啊,那时朕还不是皇帝,勇儿也不是太子,现今想来,还是那时的日子最快乐。”
  “父皇母后”,杨勇跪在地上,“儿臣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先前是儿臣不懂事,此后,儿臣一定都改,一定会好好做好大隋的太子。”
  “刚刚的曲子”,他看了我一眼,“便是儿臣与元妃献给父皇的寿礼,请父皇原谅儿臣的过错。”
  母后把他扶起来:“傻孩子,看到你和元儿和好,便是给父皇母后最大最好的礼啦。”
  这恐怕是这些年来,杨勇所做的唯一让我感动的事,不管他是不是为了我,即便是为了云初容也没有关系,总之,在旁人眼里,太子与太子妃是和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